宗教 vs. 教育 (附 文昌帝君、媽祖 參考資料)

 

過去讀哲學,有哲學家說「上帝死了」,又說「不是神創造人,是人創造上帝」。任何自命不凡的年輕人,包括晚學當年在內,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心有戚戚焉!當然,說出這樣話的哲學家,他所要表達的意涵,可不是三言兩與就可道盡,不過若看看台灣的廟宇、宗教發展情形,就足以讓人感觸頗深!

 

宗教勸人為善,任何人都會鼓勵與支持的,但如果只流於宗教形式,迷信,實在可惜。例如凡夫自己愛吃肉,就殺生祭祀;自己愛看脫衣表演,就脫衣來褻瀆神明;自己愛熱鬧、愛刺激,就大放鞭炮,真不知所供養的神明究竟是正是邪?品位是高是低? 「聰明正直之謂神,我們切莫以凡夫心去測度神明,否則得不到神明庇祐,而先遭到罪報

 

就一個修學佛法的人而言,佛法不是宗教,是教育,我們對神明要尊敬,對神明當初的修學經驗及開示,一樣可以取法參考,可是還是當以佛經,學佛,學菩薩為主,因為畢竟大多數神明本身貪、毒未斷盡,也尚未跳脫六道輪迴,當然,有的是佛菩薩化生示現孔子說:「非其鬼而祭之,也」,又說:「敬鬼神而遠之」。前清 周安士居士,每過一切神祠,必祝願曰:「唯願尊神,發心出世,勿受血食,一心常念 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早成佛道,普渡眾生」,如此誠心向鬼神說法,也是學佛者應當學習的。

 

過去 南懷瑾老師常說,世間人以一串香蕉,就向神明祈求了一大堆,那個貪心實在大呀 淨空法師也說,把神明看作世間接受賄賂的官吏,那要神明不靈還好,若靈的話,豈不遭受懲罰!

 

在台灣,民間普遍有 媽祖的信仰,但不知有幾人去看媽祖的傳記,去學的德行。若到了考季,祭祀 文昌帝君的廟宇可謂人煙鼎沸,神明案頭上盡是考生的准考證影印本,但不知有幾人看過「文昌帝君陰騭文」,心裡升起效法 文昌帝君 德行的念頭?

 

這大概就是 宗教 教育 的不同,與讀者諸君互

 

 

 

附錄 簡介

摘自http://www.taoism.org.hk/taoist-immortal/the-stellar-sovereigns/pg3-3-2.htm

祿 ( 1 3 1 6 ) 祿 歿 ( 3 7 4 ) ( 1 3 1 6 ) 祿

祿 退

會。

 

 

附錄二:文昌帝君陰騭文 印光大師 極力推薦!】

 

帝君曰:一十七為士大夫身,未嘗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忠主孝親,敬兄信友,和睦夫婦,教訓子孫,毋慢師長,毋侮聖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談道義而化奸頑,講經史而曉愚昧;濟急如濟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卹寡,敬老貧,舉善薦賢,饒人責己;衣食,周道路之饑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造漏澤之仁園,興啟蒙之義塾;家富,提攜親戚;歲饑,賑濟鄰朋;斗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僕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印造經文,創修寺院;藥材以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煩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濟人渡;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人之爭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使人之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依本分而致謙恭,守規矩而法度;諧和宗族,解釋冤怨;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恆記有益之語,談非禮之言;翦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修數百年岐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垂訓以格人非,捐資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附錄三: 媽祖生平 -- 默娘傳奇

摘自 http://design92-1.town-all.org.tw/view88/html/seco2.html

歷代傳說媽祖的父親林,別名惟。曾任職都巡檢,世居莆田縣忠門鄉港里村,告老還鄉後隱居田縣湄洲嶼東螺村。母親王氏,生下一男六女。媽祖誕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到滿月期間從不啼哭,因此取名「默娘」或稱「默」。 媽祖的出身,現在大半都明人所編的天妃顯聖錄中的「天妃誕降本傳」條。傳中敘述其祖先、父親及出生的靈異。所載以攙合大半的神話,很難再回復到媽祖本來的面目,據明周瑛撰的興化府志,卷二十五「天妃廟」條

  考仙溪志(宋人黃巖孫撰)有所謂仙妃廟者,其一順濟,其一昭惠其一慈感,皆巫也。順濟謂州林氏女,能知人禍福,即妃也予少讀宋郡志(宋紹熙蒲陽縣志),得紹熙初本,亦稱妃為里中巫,及再見延(重刻本)稱神女。今續志皆稱巡檢愿女,漸失真矣!陽知稼翁文,集卷五,詩,黃公度題順濟廟

 枯木肇靈由上滄海東, 參差宮殿晴空,

平生不厭混巫媼,已死由能效國功...

  由上述記載,可知媽祖本來是田縣的一個女巫,「能言人休」「能言人禍福」,死後被廟祀。由於宋際其名尚未傳遍,故無踵事增華的文人替他作傳,逮媽祖屢次顯靈後,才造出「天妃隆本傳」,傳中年代的訛誤,記載孚不實,怕不足取。不過,由此傳可以看出媽祖屢受尊崇的原因。

 

附錄四: 李炳南老居士答問【摘自 佛學問答類編(通問第一之一)】

 問:媽祖,關帝,城隍一類的神,是屬於阿修羅道呢?還是天道?世人殺生祀神,這殺生的罪過,應歸神負?抑是人負?(維寶)

答:媽祖於史無考,傳聞專在江海救生,多積善功。關帝崇尚忠義,為國捐軀。「佛祖統紀」曾謂受戒於 智者大師,今佛寺中多奉為 護法伽藍神,此二者當屬天道。城隍本無一定之人,前在帝王時代,似是威德鬼類,有福報者。殺生祀神,罪由祀者擔負,緣神並未向人要求肉食故。惟各書亦有記載神因多血食,致累超升之事,不過較祀神者薄乎云爾。可見殺生祀神,兩不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