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別」,怎麼說?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說:哎呀!你何必這麼分別呢?不要太執著呀!乍聽之下,好像蠻灑脫的,就拿我來說吧平常時勸人容易,一副不執著的姿態,其實等到生病受苦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執著了!

 

一切不分別,不執著,那豈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做了嗎?那麼殺人與救人不都是一樣,反正不分別、不執著就是了嗎,這樣好像是很有問題的?!可是佛在華嚴經中明明說:「奇哉!一切眾生具如來智慧德相,惜因執著妄想不能證得」,佛法不就是要我們遠離分別執著嗎?

 

這個問題,直到我聽到日常法師【已圓寂】講解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才豁然開朗。日常法師是國內少數在推廣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法師,晚學讀博士班時,住在湖口,他住持的鳳山寺正在湖口哩!當年我學廣論,是聽他講經錄音帶的,聽了幾十,只學到前面部份,可見法師講經之清楚細微。而宗喀巴大師相傳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是佛在經上預計將出現的聖者,又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代表智慧的化身。如果你看過這部廣論,你一定會讚嘆它將佛法的次第說明的如此詳細,就像是一艘,沒有任何的漏洞,而且在廣論的說明下,佛法大小乘,顯教密教,各宗派變得不相衝突,且互為次第了。

 

好了,讓我們趕快來看看宗喀巴大師針對這問題怎麼說:

 

『我們清淨的自性,就體性上而言是沒有絲毫分別性的,然修行的過程,唯有「正分別」才能引發出自性的不分別智』

 

      所以說,不分別是就體性上說,然唯有正分別,根據佛所告誡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來分別,長久習下去,才能引發出自性的不分別智。我總覺得這個說法和說我們的心性是與善法相應,兩者是相呼應的,道理是相同的。宜深思之!

 

儒家講中庸之道,佛陀當年從多年的苦行後體悟「中道」的修行,然而什麼是「中道」?其實就是佛說的「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此看來,這個議題就很清楚明瞭了。

 

然而我們也很好奇,當覺悟自性時,不分別智現前又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六祖壇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何以不見世間過? 淨空法師開示如下:「是觀法如化!沒有過,也沒有功;沒有惡,也沒有善。心境是平等的,因為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善惡、是非、真假,當然就不會說別人過失。所以,一切善惡、是非、真假,都是世間人在虛妄分別」。可見對一個大徹大悟的聖者而言,就像大夢初醒一般,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是沒有絲毫的妄想、分別、與執著的。

如此一來,我們凡夫又會升起一個疑問,如此不分別,怎麼知道那是一朵花?一顆草呢?怎麼辨別東西呢? 淨空法師說答案仍在壇經中,也就是 惠能大師所開示的「分別亦非意!對一個成就的聖者而言,他是「應眾生的分別而分別」眾生說那是一朵花,所以他就說那是一朵花,他的心則如明鏡一般,花是不會在他的心中留下任何痕跡的。

 

談到這哩,我們應可了解一個覺悟的聖者與凡夫的差別所在,最後筆者以 印光大師常引用 夢東禪師(亦即 徹悟禪師,有《徹悟禪師語錄》刊行於)的一段開示作為結語:

 

「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

 

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

 

 

 

Note: 參考資料: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

 

1: 淨空法師對「不分別、不執著」之開示:

有人問:「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這樣的人與白痴有什麼兩樣?難道學佛都教給我們學白痴嗎?」當然不是!你看看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是不是白痴?他在社會上,為一切大眾作師作範,種種說教有條有理,絲毫都不亂,他不是白痴。

  種種示現、種種言說裡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永嘉禪師明心見性後,請六祖惠能大師為他印證,他確實明心見性。證明之後,六祖問他:「你還有沒有分別?」他答說:「分別亦非意。」六祖首肯,告訴他:「你如是,我也如是。」

  一切眾生的分別是意識,即第六意識;一切眾生的執著是第七末那識。佛菩薩教化眾生有沒有分別、執著?有,但不是第六識、第七識,他們已經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他不是意。意有障礙,智沒有障礙,智就是《華嚴經》講的「無障礙法界」。分別沒有障礙,執著也沒有障礙,所以稱為「不思議解脫境界」。凡夫的分別、執著統統有障礙,所以造作罪業。佛菩薩的分別、執著沒有障礙,因為他分別即是不分別,他真的沒有分別。沒有分別為什麼分別?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不是自己的分別;隨著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確實沒有執著。

  我舉個比喻來說。一般人說話分別、執著自己的意思,順著自己的意思就歡喜,不順自己的意思就生煩惱,所以分別、執著是造業。佛菩薩分別、執著為什麼不造業?佛菩薩像舞台表演的演員,他有表情、有說話,但不是自己說的,是劇本寫的。叫你此時手動一下,你就動一下;叫你說哪句話,你就說哪句話;叫你哭,你就哭一下;叫你笑,你就笑一下。他是表演,與自己毫不相干,這就是分別亦非意。所以,你看到他有分別、也有執著,但沒有出於自己的心,他的心清淨,從來沒有動過。心裡頭確實沒有分別、執著,所有一切分別、執著都是順著眾生,決不是自己的意思。這一個本事我們要是學到了,那個受用就真的快樂,離苦得樂,就與佛菩薩示現在人間沒有兩樣,都是遊戲神通。我們這一生來幹什麼?來唱戲、表演的,完全沒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是看到社會廣大的眾生,他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們自自然然的反應,絕沒有絲毫的意思在裡面。

  (節錄自《華嚴經》12-17-38【妙色勝眼主地神】)

 

補充說明: 法師在其他開示中,曾說「佛菩薩的劇本就是佛經」,而佛經並非佛說,而是自性的自然顯露,晚學特恭錄 法師這一段開示於末,以供養大眾。

 

 

 

附錄2: 一朵花 佛看做什麼?

 

早在兩千多年前,佛就說: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

 

要知道佛有五眼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遇昏暗,遇阻礙,就不能見;天眼是天人的眼,遠近晝夜,都能得見;慧眼是聲聞的眼,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法眼是菩薩的眼,能了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法門;佛眼是如來的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種眼,能無事不知,無事不見,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要知道 佛通一切智,徹一切法源。

 

 

你可以想像看一個人,可以看入內臟 血管,看入 細胞,看入 原子,電子,看入 微塵 嗎?

 

 

所以說: 一朵花 佛看做什麼?

 

 

應該是 因緣暫時聚合 之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