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性善說?還是性惡說?

 

    有關心性,佛法講得非常清楚,我一直覺得有兩個重點 …..

 

    孟子主張「性善說」,荀子主張「性惡說」,這是我們從小讀到的,究竟真相如何?其實有關心性,佛法講得非常清楚,我讀了許多遍 慈航法師的講解,我覺得有兩個重點,在這裡我試著把它整理出來。

 

一、     習性是「無記性」的

 

人之初 性無記 非善惡 名藏識

 

這標題是湘武崗 唐大園居士所編唯識三字經,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這裡的「性」是指習性,所謂「無記」,是指不是單偏於「善」,也不是單偏於「惡」,可說是善惡夾雜的東西,其實這「習性」就是指八識心王第八阿賴耶識的特性。阿賴耶識,翻成中國話,叫做「藏識」,具有「能藏」、「所藏」、及「執藏」三種意義,總之,我們最初來母親肚裡投胎實的「習性」,不是純善,也不是純惡,是善惡夾雜的東西。

 

二、     本性、佛性是善的,是與善法相應的

 

孟子所說的「性」是「本性」,和佛教所說的「佛性」是一樣的,都是屬於「善的」,不相衝突。我試著舉個例子,不知對不對,就好比物質中的每一原子,由於其中電子的旋轉,故都有其磁場方向,「習性」就好比物質中每一原子的磁場方向都不一,有向東(比如善),也有向西的(比如惡);而當每一原子方向都朝向東(比如善)時,此物質就成磁鐵了,這就像人成佛了,習性轉成本性了。

 

我一直覺得這是令人慶幸的結論,也就是本性、佛性是善的,是與善法相應的。所以我們應走善的一條路,提醒自己不走惡的險路,否則將越來越難見到自己清淨的佛性

 

然而,所謂「本性、佛性是善的,是與善法相應的」,其實這是對「善、惡」有執著與分別的凡夫而言的,對一個開悟的聖者而言,他心裡真正是「一絲不掛」的,關於這點,請見附錄中當代淨土高僧 淨空法師對此問題之開示。

 

 

以上參閱 慈航法師全集所整理,以下附錄當代淨土高僧 淨空法師對此問題之更進一步開示:

 

現在很多人講到人性,異口同音說:「人性本惡」,這在觀念上產生了根本錯誤。人性有本性、習性,本性是善良的,習性是不善的。但是大家迷失了本性,把習性當作本性。在中國,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孟子、荀人皆是賢人,不是聖人,他們所說的都是習性。孔聖人說:「性相近,習相遠。」相近是一切眾生的本性沒有善惡,沒有善惡就是真善。所以,《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非善惡之善,而是遠離善惡兩邊之「真善純善」。

  善惡的善是相對的,迷了才相對,相對就已經不善了,而覺悟沒有相對。若能斷除一切人事物相對的念頭,即使你沒有證得真性、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也非常貼近這個境界了。還有與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想明心見性就難了。

   這個對立將虛空法界變成多維次的空間,佛法講是無量無邊的法界。因此,十法界、六道是相對的、是假的;法界沒有對立,故稱為一真法界。我們只要放下所有一切對立,就能入一真法界反之,則是落在無量無邊的法界。法界沒有真、三際、十方,所以入了法界,過去無量劫前與未來無量劫後的事情,皆能洞悉明徹。佛告訴我們,這是一切眾生的本能。《華嚴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德相就是德能與相好,一切眾生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但凡夫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十」代表無量無邊。這是自己把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當然還是要自己方能解除。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只是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悟入是自己的事。

  我們聽了佛的開示,還是不能悟入,第一個原因是沒有真正聽懂,曲解了佛的意思。第二原因是煩惱習氣太重,自己克服不了,起心動念還是妄想、分別、執著當家作主。要用什麼方法來克服?「一門深入,長時修」。《三字經》也說:「教之道,貴以專。」無論修學哪法門,各人緣分不同,只要抓住緣分,一門深入就能成功。譬如學《阿彌陀經》,則終生受持,把心定在這一部經上,定在阿彌陀佛名號上。往往根性利的,三年五載就開悟了;根性鈍的,二十年、三十年也會開悟。悟了之後,無論出世間法,一接觸就通達了。

  我們不懂這個道理,聽人家說這些話,看到這些文字,不以為然,這就是邪知邪見。如何去防止邪知邪見?如何存心與性德相應?這真正是大德(德與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你所得到的是自性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所以,要懂得防止邪知、邪見、邪思,佛教我們學習八正道,就是「閑邪存誠」。

   所以,敦倫盡分」是大道,「閑邪存誠」是大德,這兩句話的含義一定要清楚。出世間的學問,總的來說,就是讓我們了解一切眾生的關係,特別是與自己的關係。然後你才會做人,才能與一切人和睦相處,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真正能做到宇宙的和諧,這是性德圓滿的流露。

  人會造業,就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不知道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尤其不知道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所以很容易得罪天地鬼神。如果人要跟天地鬼神去鬥,人可以戰勝一時,但是以後的果報是無量劫的苦楚。
          所以,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敦倫盡分」,比什麼都重要。
閑邪存誠是自己的大德,我們要真正改過。改過要懺悔,懺悔是決定不再造作,才是真懺悔。世間人修懺悔法不得力,原因就在沒有真誠心,所以把虛偽心轉變成真誠心,就是真懺悔。

 (節錄自「三福六度十大願王」2002/10/28講於日本高野山本覺院 21-1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