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第一部被滅的經

古人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又說「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楞嚴經」是非常偉大的一部經,是佛法末法時期將最「先」被斷滅的一部經(最「後」被滅的經為「無量壽經」)(一)。因此,為了讓佛法在世間維持更長的時間,歷代祖師莫不宏揚宣講此經。為什麼說這部經將會第一個被滅呢?因為這部經是佛法的照妖鏡,所謂「末法中,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二),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邪師不敢說此經典,甚至會說這部經是偽經的緣故了!

 

註一佛法的法運有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三時期,現今即為末法時期,最後人心漸漸墮落,不信正法,佛法就在人世間絕跡了。

二:邪師,簡單來說就是依自己的知見而說法者。一些邪魔的教派,教導人們一些邪惡的事,尤其可怕!而「依附佛法」的「外道」,說的是「相似法」,同樣是斷人慧命,不可不慎!

 

筆者試著將本經最重要的幾個要點整理如下,與讀者共

 

1.      七處徵心、八還辨見

 

佛是什麼?「心即是佛」,又「心」是什麼?心在哪哩?真正的佛法講「三界唯心、萬法為識」。在這部經中,佛弟子阿難說出「心」所在的七個處所,但最後都被佛所否定,經中有精采無比的對話。此外,經中佛說出了山河大地、生老病死,雖然都有生變化,然而吾等心性不生不滅的本質。例如,世間人以為瞎眼的人就看不到東西,事實上瞎眼的人,「能見」的本能卻從未喪失呀!

 

我們凡夫目前思考所用的心是「意識心」,那麼,真正的「妙明真心在那呢?近代南懷瑾居士指出此問題的答案是「無所不在」。宇宙、虛空夠大了吧!您知道嗎?宇宙與虛空,與我們的心性相較,就像是大海中的一粒泡泡罷了!

 

2.      自稱是佛、菩薩的都是騙人的。佛、菩薩覺絕不會用附身、扶乩等方式示現

 

觀察歷史上的記載,歷代高僧祖師從未有「自稱」是佛菩薩化身者,如果有,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說完之後就示現入滅」,絕不會有以佛菩薩身分接受供養者。例如 永明延壽大師阿彌陀佛再來,身分一漏就圓寂。這可以在 楞嚴經中得到證實:「…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唯除命終,有遺付.」

 

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佛菩薩應世絕不透漏身分的理由,就在於避免一些冒牌貨利用此方式招搖撞騙,奉勸讀者千萬不要被邪師所牽,同入無間地獄,受無量苦。何苦為了世間短短幾年的名聞利養,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斷人慧命,犯大妄語罪,誠可歎可惜!

 

3. 二十五位菩薩圓通法門

 

這部經中,二十五位菩薩依序向佛報告修行成就的方法。末了 文殊菩薩選擇「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為第一,認為此法門最適合「婆世界」眾生之根機(娑婆世界眾生,耳根利)。此外,最後一位報告的是「大勢至菩薩」,報告「念佛圓通」的法門。所謂好戲總在後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後來被印光大師選定為「淨土五經」

 

4.     修行落入五十陰魔

 

「色、受、想、行、識」,每一種在修行的過程可能生出十種魔境,故共有五十種陰魔。其實這些境界是修行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正常境界,若能「不做聖心」,則「名善境界」,反之,「若作聖解」,則「即受群邪」。所以,有都少修行人因為執著神通境界,而成為魔的眷屬呢?

 

筆者研究「控制工程」領域,深深感覺到「穩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任何強調速成的修行的方法,都不能吸引我,因為越「速成」,越是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所以 廣欽老和尚才會勸眾生「老實念佛」的修行法,告訴弟子「菩薩不執著『樂』、『明』」、『空』」,近代 南懷瑾居士也說「假使菩提道有100層樓,執著神通境界只停留在2、3層樓」。

 

奉勸修學其它法門的讀者,能好好研究「五十陰魔」,了解什麼是「飛精附人、口說經法」等,如果老實念佛,不論好、壞境界都是一句佛號,相信自己才是魔,多念佛,多懺悔,自然魔就不能得其便了。

 

5.     修行必須守「四種清淨明」,斷葷(指不吃「五辛」),斷腥(指不吃肉)

 

「四種清淨明: 殺、盜、淫、

 

「五辛」: 蔥、蒜、興渠(即洋蔥)(生吃易動肝火,熟吃增長荷爾蒙,能引起性衝動)

 

不食肉:有以下重點:

1.      許可有些出家比丘,生在偏僻地方,地質不佳,不能生長草木菜蔬,故可食五淨肉1.不見殺、不聞殺、不殺、自死、鳥殘用以療饑延命。但吃肉食應看做們的慈悲布施,應當有感恩之心。

2.      肉食之人,即使心開悟解,有點類似三昧境界,其實還是大羅剎、惡鬼之流。

3.      除不食肉外,也應護習草木生機,不得服用血肉之軀眾生們的皮革絲毛

 

6. 對於宇宙的根源、生命的起源, 佛有非常詳盡的開示: 有興趣者,應展經閱讀

 

寫到這裡,綜合以上所說,筆者只有感到非常的慚愧,這部經真實的道出修行的病根,願我們多讀此經,依教奉行,讓佛法這盞亂世明燈,能永遠住,開啟我們的智慧光明。

 

 

參考資料:

1.      楞嚴大義今釋南懷瑾先生述著,老古出版社

2.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宣化上人講述,法界佛教總會印行

3.      無量壽經玄義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親聞記,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老居士記,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