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常用術語

一、聲學常用術語
1. absorption coefficient吸音係數:材料吸收的聲能與入射聲能之比值。
2. acoustical calibrator聲學校準器:用來校準麥克風、噪音計的儀器。
3. ambient noise環境噪音:在環境中所有聲源產生噪音的總和。
4. anechoic room無響室或稱無迴音室:邊界能幾乎吸收所有的入射波而形成室內是自由聲場的封閉空間。
5. antinode波腹:駐波內振幅最大的點、線或面。
6. A-Weighting A加權:模擬人耳對各種不同頻率的聲音感覺不一樣的加權方法。
7. background noise背景噪音:在測量系統中,和量測信號無關的一切噪音。
8.band pressure level頻帶聲壓位準:在某一特定頻帶(如八音度頻帶)從下限頻率至上限頻率的聲壓位準。
9. CPB固定百分比頻寬:CPBConstant Percentage Bandwidth的簡寫,它表示每一個相鄰頻帶的寬度比是固定的百分比。
10. decibel分貝:聲音的物理量與參考物理量的比值取對數後乘以1020。
11. diffuse sound field擴散場:在各傳播方向呈無規則分佈且能量密度均勻的聲場。
12. diffraction繞射:因為空間形狀的改變使得聲波傳播方向改變的現象。
13. dispersion頻散:聲音的速度隨頻率而變化的現象。
14. Leq(equivalent continuous noise level)等效連續聲壓位準:加權聲壓位準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平均值。
15. equal loudness contours等響曲線:在聲壓位準頻率圖上各種不同頻率但聽起來同樣響之點所連成的曲線。
16. far field遠場:自由場中離聲源距離加倍,則聲壓位準減少6分貝的聲場。
17. free field自由場:邊界對聲波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的聲場。
18. fast response快檔:噪音計的動回應常數為0.125秒。
19. Hertz(Hz)赫茲:頻率的單位,代表聲波每秒鐘振動的次數。
20. impulse response衝擊檔:噪音計的動回應時間常數為0.035秒。
21. longitudinal wave縱波:傳播方向與介質質點振動方向相同的波。
22. loudness響度:人類聽聲音感覺其響亮的程度。
23. loudness level響度位準:某頻率的純音和1000 Hz的純音相比,聽起來一樣響時,則1000 Hz純音的聲壓為準稱為該頻率的響度位準。
24. microphone麥克風:將聲音轉換成電信號的換能器。
25. near field近場:在自由場中,聲源附近瞬時聲壓和質點速度不同相位的聲場。
26. node波節:駐波內位移為零的點、線或面。
27. Octave八音度:兩個相鄰頻帶帶寬、中心頻率及上、下限頻率比皆為二的一次方
28. 1/3-Octave 1/3八音度:兩個相鄰頻帶帶寬、中心頻率及上、下限頻率比皆為二的三分之ㄧ次方
29. phon方:響度位準的單位。
30. pink noise
粉紅噪音:用正比於頻率大小的頻寬測量時,頻譜連續且均勻的噪音。
31. pitch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32. pistonphone活塞式聲音校準器:一個已知頻率的純音聲源裝在一個圓柱腔內,可產生已知的聲壓來校準麥克風。
33. preamplifier前置放大器:通常和麥克風連在一起,可將麥克風的輸出信號放大。
34. pure tone純音:單一頻率的聲音。
35. receiver接收者:接受噪音的人或儀器。
36. reflection反射:聲波從物體表面折回,其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37. refraction折射:聲波的傳播方向因介質變化而改變的現象。
38. reverberation殘響:聲源停止發聲後,由於反射或散射而延續的聲音。
39. reverberation room殘響室:室內所有的表面聲音反射能力良好並能使聲場儘可能擴散,而有較長的殘響時間。
40. reverberation time T60殘響時間:在一密閉室內,聲源停止發聲後,聲壓位準降低60分貝所需的時間。
41. scattering散射:聲波向許多方向作不規則反射、折射或繞射。
42. semi-anechoic room半無響室或稱半無迴音室:除了地面反射聲波外,其餘邊界和無響室相同。
43. slow response慢檔:噪音計的動回應時間為1秒。
44. sone宋:響度單位。
45. sound intensity level聲強位準:某聲強與參考聲強的比值取對數再乘以10。
46. sound intensity probe聲強探針:由兩隻麥克風及支架構成測量聲強的換能器。
47. sound level meter噪音計:測量噪音的可攜式儀器。
48. sound power level聲功率位準:某聲功率和參考聲功率的比值取對數再乘以10。
49. sound pressure level (SPL)聲壓位準:某聲壓和參考聲壓的比值取對數再乘以20。
50. sound wave聲波:聲音在彈性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
51. standing wave駐波:兩個頻率相近的波互相干涉而形成有節點和反節點的周期波。
52. threshold of hearing最低可聽閾:人耳可聽到聲音的最小聲壓位準。
53. transverse wave橫波:傳播方向與介質質點振動方向垂直的波。
54. white noise白噪音:頻譜均勻連續且頻率範間很廣的噪音。

二、描述噪音之常用術語聽起來的近似感覺
1. Boom:滾筒滾動的連續低音;遠距離雷聲。
2. Click:照相機快門聲;可按式原子筆聲。
3. Clunk:用力關門聲。
4. Grind:金屬在砂輪上磨的聲音。
5. Growl:狗生氣時發出之聲音。
6. Hiss:空氣從輪胎洩出的聲音;水箱洩出之蒸氣聲。
7. Howl:狼或狗哭號聲。
8. Knock:重擊門的聲音。
9. Moan:低沈悲傷的聲音。
10. Rattle:金屬罐內裝石頭來回搖動的聲音。
11. Roar:獅吼聲或瀑布聲。
12. Rumble:保齡球在球道的滾動聲。
13. Spit:水滴在熱鍋時發出之聲。
14. Squeal:指甲刮黑板的聲音。
15. Squeak:穿網球鞋在木質地板行走的聲音;門栓缺乏潤滑油時發出的聲音;老鼠聲。
16. Whine:電鑽馬達聲或蚊子聲。
17. Whistle:水壺煮沸發出之聲音;用力擠玩具發出之聲。


三、汽車NVH問題之常用術語
1. Accessory Rumble:引擎輔助件如發電機等所發出的低頻噪音。
2. Accessory Whine:引擎輔助件如發電機等所發出的中頻噪音。
3. Axle noise後軸噪音:後軸齒輪所發出之噪音。
4. Beat Noise拍:輪胎的均勻度不良,其高階成份引起的噪音和引擎、傳動系噪音互相干涉而產生的噪音,在車內後座聽得較明顯。
5. Body Boom:傳動系或道路激振所造成的低頻聲音,特別是指因驅動軸不平衡所造成的30~100 Hz嗡鳴聲。
6. Bobble:前驅車之等速萬向接頭激振所造成的低頻搖動。
7. Brake Judder剎車振動:剎車時扭矩變動所激起的振動。
8. Brake Noise剎車噪音:剎車所造成的噪音。
9. Brake Squeal剎車尖銳聲:剎車時碟片與圓盤摩擦所發出的聲音。
10. Clunk喀喀聲:傳動系中因齒輪間隙所造成的聲音。
11. Column Shake轉向柱抖動:轉向柱的振動,頻率範圍約的15~35Hz。
12. Engine Idle Shake引擎怠速抖動:怠速時引擎激振力所引起的抖動。
13. Engine Noise引擎噪音:引擎輻射的噪音,通常其頻率範圍為350~3 kHz。
14. Exhaust Boom排氣嗡鳴聲:排氣系統共振引起的嗡鳴聲(25~100 Hz)。
15. Exhaust Noise排氣噪音:從排氣系統輻射的噪音,大部份來自尾管。
16. Fuel Pump Noise油泵噪音:油案發出的中頻至高頻的微弱單音。
17. Gear Noise齒輪噪音:齒輪嚙合時所產生的噪音,其頻率範團約300~1500 Hz。
18. Gear Rattle:齒輪嚙合時因兩齒間的問隙碰撞而產生的噪音。
19. Gear Whine:高頻單音,通常在滑行時感覺最明顯。
20. Harshness衝擊性噪音與振動:輪胎高速經過路面接縫或突起時所引起的短暫噪音和振動。
21. High Speed Shake高速抖動:因車輪不平衡或偏差率而產生的抖動,它的程度隨車速增加而增大。
22. Idle Boom怠速嗡鳴聲:怠速時發出的低頻嗡鳴聲,其頻率範圍約25~35 Hz。
23. Idle Vibration怠速振動:引擎怠速時所產生的振動。
24. Induction Noise進氣噪音:引擎進氣系統所輻射的噪音,其頻率範圍約100∼600 Hz。
25. Idle Shake怠速抖動:怠速時感覺的抖動。
26. Idle Vibration怠速振動:引擎怠速時所產生的振動。
27. Impact Boom衝擊嗡鳴聲:因輪胎經過凸出物所發出之嗡鳴聲。
28. Interior Noise車內噪音:汽車內部噪音。
29. Jiggle輕搖:道路引起的低頻搖動,通常包含引擎的剛體運動。
30. Lugging Boom引擎重負荷嗡鳴聲:在低轉速、高扭矩時引擎激振力引起的嗡鳴聲。
31. Mid-Car Shake:乘座艙內的低頻振動,尤其是指座椅和腳踏的地方的振動。
32. Moan:80∼200 Hz的低沈聲音,通常包括一個單頻音或兩個單頻音。
33. Nibble方向盤旋振:因車輪振動所引起的方向盤旋轉振動。
34. Open Hole Noise開孔噪音:高頻的路面噪音,聽起來像氣流流經孔而發出的噪音。
35. Powertrain Drone:傳動系單調而低沈的聲音。
36. Powertrain Moan:如同Powertrain Drone只是聲音較小。
37. Rattle晃動聲:兩機件間有間隙,因碰撞而產生的噪音。
38. Reed Noise啪啪聲:空氣流經狹窄通道引起空氣振動,從而引起唇部振動而產生的噪音。它是風切聲的一種
39. Ride:車身整體的低頻上下振動,頻率小於5Hz。
40. Roughness崎嶇不平噪音:因輪胎的均勻度不良,其2階或3階成份引起壓迫感強的噪音。
41. Squeak擠壓聲:兩個接觸的機件或零組件,因相對滑動或擠壓而產生的噪音。
42. Shake抖動:駕駛或乘客可感覺到的低頻振動。
通常包含下列幾類:
(1) After Shake:車經過凸出物後,仍感覺車身會再作次的低阻尼振動後才平穩。
(2) Rough Road Shake:行駛粗糙路面所產生的抖動。
(3) Jitters:因車輪不平衡所產生的連續振動,通常在車速90~110km/h之間感覺最明顯。
(4) Shudder顫動:因傳動系的傳動軸不平衡、萬向接頭角度不對或驅動軸的磨損,激發數個模態而產生的抖動

(5) Idle Shake怠速抖動:引擎怠速時感覺的抖動。
43. Vibration Noise振動聲:它是車內噪音的一種。兩物體間本來就接觸,因外力造成兩物體有相對振動而產生的噪音。
44. Wind Noise風切聲:當風或空氣流經車輛,因車身斷差、間隙或凸起零組件,導致亂流而產生的噪音。
45. Whistle哨音:因氣流流經狹窄通道、空隙、孔,造成氣流加速而發出的聲音。
46. Wind Throb風擾動聲:汽車行駛中打開窗,因空氣進入車內發生共振而產生的噪音。
47.
Structure-borne NVH結構振動噪音
汽車是由非常多的零件組合而成的,當這些零組件在激振力(例如引擎、輪胎的不平衡,崎嶇路面等)的作用下會發生振動,這振動會以彈性波的形式在相鄰的結構中傳播,並使周遭空氣振動而輻射噪音。當振動的頻率及振幅在人可感覺的範圍時,人們就感覺到振動的存在;當輻射噪音的頻率及聲壓在人耳的聽覺範圍(20~20,000 Hz)時,人們便感覺噪音的存在。
結構振動噪音(structure-borne NVH)是指激振力經過結構的傳遞而到達車身,引起車身或其附屬元件振動,而發出噪音。結構振動噪音的產生,可用圖1流程加以說明。激振力引起某個結構振動或共振(振動系統),這個振動會經相鄰的隔振結構(傳輸系統) (例如引擎腳、排氣管固定架等)傳遞至車身,引起車身或其內部元件振動而發出噪音。例如,引擎扭矩變化所引起之振動力(激振力),激起排氣管振動(振動系統),其彈性波經過排氣系統固定架(傳輸系統)的傳輸,引起車身的振動,並輻射噪音至人耳。又例如,輪胎的不平衡激起懸吊系統或轉向系統的振動,其彈性波經過控制臂的橡膠襯套傳到車身,引起方向盤、座椅及踏板的振動,讓人感覺到振動。因此,診斷這類振動噪音問題時,應從激振力、振動系統、傳輸系統、車身或其附屬元件著手。
常見的激振力來源有輪胎的不平衡、失均勻性、變形,傳動軸的不平衡,道路的不平度,引擎的不均勻燃燒等。上述的振動系統、傳輸系統構成傳遞路徑。因此,診斷時我們可思考激振力經過何種傳遞路徑到達車身。例如引擎的振動通常經過引擎腳架或排氣管及其吊耳傳至車身,因此診斷時須注意是否有零組件變形、損壞或鬆動,腳架是否有裂痕、變形等。檢查結構振動噪音常採用的措施如表1所示。

     
   

圖1 汽車結構振動噪音

 

   


表1 汽車結構振動噪音可能故障原因之檢查

48. Airborne noise空氣噪音
汽車工業界定義凡是不經過結構傳遞力至車身而產生之噪音為空氣噪音(airborne noise)。它的形成如圖1所示。常見的風切聲、進排氣聲、風扇噪音等都屬於空氣噪音。空氣噪音主要包含(1)振動體表面輻射的噪音,穿透車身的隔音裝飾(sound package)而傳到乘座艙;(2)空氣打在汽車上,因空氣流場變化所造成之噪音(例如氣流流經孔、縫隙及空氣流場變化而產生的噪音)。因此,診斷這類噪音時,除了檢查可能的噪音源或異音源外,尚須從隔音、吸音、消音及檢查孔、縫隙上著手。通常檢查空氣噪音採用的措施如表1所示。
對於空氣噪音其頻率通常較結構振動噪音高,當我們從振動噪音分析儀上量測的頻譜圖上之峰值頻率大於300Hz以上,則這噪音很可能是空氣噪音,它會傳到人耳,很可能是吸音、隔音、孔隙密封不良或消音裝置出了問題。

     
   
     

圖1 空氣噪音

     
   


表1 空氣噪音可能故障原因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