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面只討論強迫振動的部分,為此引入頻率比(Frequency ratio)及靜力偏移(Statical deflection)兩個參數: (1) (2)
則方程(1)和(2)可寫成 (3) (4)
工程中常用放大因子(Magnification Factor)來表示強迫振動的振幅與靜力偏移 的比值。由(3)式得 (5)
方程(5)為無因次式。寫成無因次式的好處不只在於它所表示的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係 與所選用的單位無關,更重要的是他揭示了強迫振動的振幅只決定於三個因素:靜力偏 移、阻尼比、和頻率比。在低阻尼情形下,這三個因素中,頻率比對振幅的影 響最為重要。許多工程問題中,最關心的問題是放大因子如何隨頻率比而變化。 圖1畫出了放大因子隨頻率比變化的一族曲線,圖中橫座標為,縱座標為 ,作為參數。這樣的曲線稱為幅頻響應曲線(Frequency response curve),這是振動 理論中最重要的曲線之一。
圖1 簡諧激振之幅頻響應曲線 下面討論曲線變化情形 (1)低頻區 當外加激振力的頻率很低時,頻率比很小,。由(5)式不難看出,式中分母 接近於1,於是。這表示強迫振動的振幅接近於靜力偏移。此時 外加激振力的作用接近於靜力作用,系統的外激振力主要由彈簧力來平衡。從圖中 可看出,當時,如阻尼比,則阻尼對的影響很小,可略去 不計。 (2)共振區 實際上最關心的問題是:在什麼情況下達到最大值,因為這表示振幅最大。為 了求的最大值,令,由(5)式可證明在的條件下, 當時,為最大值: (6)
在許多實際問題中,很小,,故可近似地當作時,達到最大值,並可 近似地表示為 (7)
這說明當外加激振力的頻率接近於系統的自然頻率時,強迫振動的振幅達到最大值,這 種現象稱為共振(Resonance)。通常以為共振區,此時系統的慣性力與彈簧 力相互平衡;激振力與阻尼力相互平衡。 (3)高頻區 當外加激振力的頻率很高時,。由(1-6.18)式可知,分母增大,的值變 小,系統的外激振力主要由慣性力來平衡,且的值隨的增加而趨近於零。這 說明對自然頻率很低的系統,在高頻外力作用下幾乎沒有響應。 應注意,以上討論的隨的變化規律都是對低阻尼情形而言。如果阻尼相 當大,時,幅頻響應曲線不會出現上面三個不同區域的特徵, 從開始1單調下降趨近於零。因此,在時不會出現共振。
實際上,除了振幅外,我們還常常關心強迫振動與激振力之間的相位差如何隨 而變化。圖2畫出隨而變化的曲線,橫座標為,縱座標為,而阻尼比作為 參數。這種曲線稱為相頻響應曲線(Phase response curve)。由圖可見,相位差總在 到之間變化。在低頻區,,。在共振區,,。這說明在 共振時,系統強迫振動的相位角比激振力的相位角落後。在高頻區,, 。這表明當激振力的頻率遠高於系統的自然頻率時,強迫振動的位移和激振 力反相。
圖2 簡諧激振之相頻響應曲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