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組

組 長:品設二甲 王念祖
組 員:數媒二甲 沈汶政、品設二甲 楊明惠、
   多樂二乙 陳云嫚、品設二甲 陳詩郁
題目:訪問五年級與六年級生「當年最難忘的一件事」

(一)採訪者:王念祖
   受訪者:媽媽
  印象深刻的事,莫過於蔣中正總統過世時,全國哀悼,並降半旗。全國學生背蔣公遺囑、唱蔣公紀念歌、身上戴黑紗,以示尊崇。路上都有人沿街跪拜,電視上也不斷播放蔣公的生平。

(二)採訪者:沈汶政
   受訪者:父親
  
因為小時候都是住在鄉下,當時也沒有電腦之類的遊戲,所以有時候放學過後,無聊沒事就會去稻田抓蚱蜢,用水灌螞蟻巢,還有抓會飛的昆蟲,然後綁住腳,讓它飛,感覺像放風箏。

(三)採訪者:楊明惠
   受訪者:爸爸
  
當時是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剛開始,所以他們就成為第一屆國中生。但那時候國中的校地跟教室還沒建造好,所以常跟隔壁的國小借教室使用,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去幫忙搬石頭建造學校。

(四)採訪者:陳云嫚
   受訪者:爸爸
  
鄧麗君的歌曲對我們這一輩印象很深,例如〈我只在乎你〉、〈愛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傳唱全世界,雖然歌曲已經超過二十年的歷史,但依然百聽不膩。

(五)採訪者:陳詩郁
   受訪者:爸爸
  
在國中時當過總務股長。那時候不能說台語,說話一定要講國語,所以只要一講台語就要罰5元。又剛好自己就是總務股長,所以也常常盯著別人,只要有人講到台語就會急著上去收錢。但自己也很常不小心講到台語,所以也常常自己繳錢給自己。還有以前的肥皂劇也不能演太久,都有固定時間,而且一早起來打開電視還會播國歌,是現在不會出現的。

 

第十組  廟會

品設二甲  陳詩郁(心得)
品設二甲  楊明惠(廟會介紹、照片)
多樂二乙  陳云嫚(廟會由來、結論、照片)
品設二甲  王念祖(優點、缺點怪象)
數媒二甲  沈汶政(優點、缺點怪象)

一、廟會由來
  為了求得祖先及神明的保佑,先民們選擇在宮殿或房舍裡供奉與祭祀的方式,來與神明進行對話。祭祀之日,為渲染氣氛,人們還為神明演出一些精彩歌舞,廟會便由此形成。
  「廟會」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形式之一,反映民眾的心理和習慣。它是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

二、廟會介紹
  「廟會」,又稱為「廟市」或「節場」,是指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關係,同時它也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

  台灣的廟會非常盛,大小廟宇逢神明誕辰、成道日,一年到頭都有不同規模的「繞境」、「進香」、「刈香」等祈福活動。廟會遶境的區域,往往呈現該廟宇的祭祀圈或信仰圈。在廟會活動中、除各廟宇神轎外,會有「儀仗」、「藝閣」、「陣頭」,常綿延數公里之長。除了各「藝閣」、「陣頭」等職業表演團體外,仍有相當數量由各地方民眾組織而成。目前亦有各陣頭資深「藝師」前往國中、國小、大學或社區傳授「宋江陣」、「十二婆姐」、「牛犁陣」、「官將首」、「八家將」等傳統民俗「陣頭」。
照片:
陣頭表演
出處:http://photo.xuite.net/lu505_1/2636037/103.jpg

大甲媽祖出巡繞境
出處:http://www.huaxia.com/jjtw/dnsh/2009/03/1362555.html


東港東隆宮迎王祭典,迎王平安祭典—千歲平安.迓送王船」活動。
出處:http://blog.xuite.net/haadku/01

三、廟會衍生的優點、缺點怪象
  為了求得祖先及神明的保佑,先民們選擇在宮殿或房舍裡供奉與祭祀的方式,來與神明進行對話。祭祀之日,為渲染氣氛,人們還為神明演出一些精彩歌舞,廟會便由此形成。

(一)優點:
1.吸引海外的觀光客。

2.神明超商公仔(商業利益)。
3.「八家將」中服飾或臉譜,都是一種美的文化藝術。
4.讓大眾了解到「廟會」的習俗。
5.讓「陣頭」民俗能傳承下去。
(二)缺點衍生的亂象:
1.噪音污染。

2.一些黑幫容易因「搶轎」而械鬥,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3.遊行時隨地亂丟垃圾,對環境造成污染。
4.「八家將」的成員大多由輟學的學生所組成,導致「廟會」一詞已成為少年偏差行為的標
 籤。

四、心得與建議
(一)心得:
  台灣的廟會是一種獨特的宗教活動,也是一種凝聚向心力的活動。在不久前就有大甲媽祖遶境活動,雖然我看的進香不像大甲媽祖那麼盛大,但也是一樣很熱鬧,該有的程序也沒少,例如八家將、抬轎、三太子⋯等。但讓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三太子了!因為他看起來很可愛,而且去年在世運出現的電音三太子,我也有親眼看過,真的很特別也很有巧思;融入了有別於鼓鑼的音樂,讓它變得更為活潑,能讓當下很多年輕人知道,傳統的活動也能不同於一般詮釋,不會枯燥乏味。另外廟會時還會聚集一些有別於普通時候能吃到的美食,例如:燒酒螺、醃得綠綠的芭樂、還有叭噗古早冰,讓我們經過文化上的洗禮外,還有味蕾上新鮮的體驗!

(二)建議:
   可藉由廟會時節,舉辦類似觀光季之類的活動,不只可讓觀光客了解台灣的習俗,也能讓一些較不常接觸民俗活動的台灣人去走走看看,發現這也是一種台灣美的特色!

五、結論
  豐富的廟會活動,除了具有知識、藝術與娛樂功能外,也兼具教化民眾、凝聚民心和保鄉衛民的特色,更促使民俗廟會朝向民間戲劇與傳統藝術表演的蓬勃發展。因此廟會文化彷彿是台灣鄉土文化的縮影,從廟會活動中可清晰地看到台灣人民的信仰、藝術、人文等多元面貌,也真實地浮現台灣民間信仰的價值觀。

 


第十組 我心目中的台灣意象

組別

組員

我心目中的台灣意象

原因說明

第十組
5人

品設二甲  王念祖

花蓮太魯閣

        太魯閣裡的斷崖峭壁,都是歷經立霧溪千萬年的下切侵蝕作用而形成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大理石峽谷景觀,也能說明台灣地貌的多變性。

多樂二乙    陳云嫚

台灣美食

 

        台灣土地裡包含很多文化在裡面,有漢人、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日據時代影響……等等,在這些多樣的文化裡,飲食文化也會互相影響,創造另類、特別的美食,造就了台灣現在多元化的小吃以及飲食習慣,因此台灣的美食才會如此多元化,而且台灣夜市文化更是吸引國外觀光客第一印象,由此可見台灣的美食是多麼深植人心。

品設二甲    楊明惠

廟會

        因生長環境於寺廟附近,對於廟會活動有深刻的記憶,台灣人也很注重各式神明祭典,由主要的媽祖信仰可以得出台灣人很重視廟會活動。

品設二甲    陳詩郁

台灣美食  

        台灣經典的特色小吃很多樣化,而且每種小吃都代表不同的台灣地區的風俗民情,可以透過品嚐其中,以了解另一種台灣。

數媒二甲    沈汶政

台北101大樓

        曾經是全世界第一高的大樓,位址也在台灣的首都—台北。

 


第十組:端午節慶的文化與習俗

多樂二乙  陳云嫚(划龍舟由來)
品設二甲  楊明惠(包肉粽由來)
數媒二甲  沈汶政(划龍舟儀式)
品設二甲  王念祖(包肉粽做法)
品設二甲  陳詩郁(心得)

一、龍舟
(一)划龍舟的由來
  划龍舟的由來原是祭水神的儀式,為了消災祈福;後來,因為屈原投江而鄉民競相划船,為了怕屈原被魚吃掉,所以也在江邊投擲用葉子包裹的飯糰。這也就是划龍舟跟肉粽的由來。現代則為一種表現團隊精神的最佳活動,龍舟競賽已成為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至於龍舟的起源和原因,今天仍在考究中。

(二)關於龍舟的儀式文化
  龍舟須經過「開光」儀式才可以使用, 因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一,都請地方首長祭拜水仙尊王,並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眼睛,此即稱為「開光」。初五龍舟下水前,還要敲鑼打鼓,抬龍舟到河岸,沿路都有民眾燒香禮拜。

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2.「台灣節慶」行政院新聞局資訊網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index_c.htm

二、粽子
(一)粽子的由來
  最普遍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出生於戰國時代的楚國,25歲就當了楚國的「左徒」,對內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對外接待外賓。屈原相當愛國,屢向楚王進言,革新政治,但因楚王聽信讒言,寵愛奸臣,屈原的忠言至終並未受到採納,甚至因此而得罪當時的寵臣,而遭到驅逐。在放逐期間,他將內心憂國憂民的情懷,轉化成文字,寫下了著名的詩篇〈離騷〉。直到他聽說楚國都城郢都,被秦國攻破,因痛不欲生而懷抱石塊,跳入汨羅江中,時間為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投江之後,人們因為同情屈原這樣的不幸遭遇、以及懷念屈原的憂時愛國情操,就將煮熟的米飯投入汨羅江中,目的是為了讓屈原食用,並藉以祭悼屈原的亡靈。後來,據說屈原曾以托夢的方式,告知人們投入江中的米飯都被魚類吃了。因此,人們就將煮熟的米飯,改裝入竹筒或笠葉中包裹起來,再投入江中,如此屈原就可以領受民眾的一番美意。另有一說,將煮熟的米飯或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不是給屈原吃的,而是餵食魚類,魚蝦吃飽粽子之後,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了,使屈原能保留全屍。

資料來源:
1.
「在地米食文化之粿味粽香」
http://www.ypps.tp.edu.tw/yppsweb/rice/index.htm

(二)粽子的做法
  首先必須鑑別粽葉,其次是不能讓飯黏著粽葉,尤其是炒的時候不能用壓飯的,這樣子飯會黏在一起。包起來的飯當然也會黏在一起。粽葉要先一張一張的綑起來,然後泡在水裡,泡軟它,然後再包。製作步驟如下:
1.洗淨或燙過的竹葉2個內側朝上相疊。因為用外側竹葉包,嘴巴會被咬破。
2.竹葉三分之一處摺成漏斗型。
3.填入少許炒過的長糯米。
4.中間加入內餡。
5.填滿炒過的長糯米
6.粽葉蓋上漏斗型上方,成為立體三角錐形。再依勢摺成立體五角形粽。
7.綁上棉線。肉粽要綁緊,米粒才會Q。如果是甜鹼粽,要綁鬆一點,預留膨脹的空間。
8.棉線繫緊打蝴蝶活結。不能打死結,粽子會打不開。一串棉線有20個。
9.入蒸鍋蒸煮,熱水滾1.5小時就可食用。

資料來源:
1.
「傾聽.我說」部落格
http://blog.yam.com/user/lishen.html

三、心得
  端午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好吃的粽子了!因為媽媽都會親手包粽子給我們吃,我也自己親身體驗包粽子的習俗,很有趣但是有點難就是了!還有端午節絕對不能錯過的立蛋,每次都會跟妹妹盯著時鐘,等待中午12點的到來,而且立蛋時還有莫名的緊張感呢!划龍舟也是端午節必要看的活動!雖然我只看過電視轉播,但是划龍舟考驗的是團隊默契與團結的精神,一有什麼小閃失就會很容易被追過去,很適合用來作考驗!雖然是已經流傳很久的習俗了,但是只要到那天,還是會莫名的有一股興奮感,因為是一種很特別的活動!

 

十組:〈媽媽請妳也保重〉

品設二甲  陳詩郁、王念祖(討論心得) 
品設二甲  楊明惠(歌詞、歌曲)
多樂二乙  陳云嫚(作者介紹、背景)  
數媒二甲  沈汶政(重點、意義)

一、歌詞
〈媽媽請妳也保重〉  作詞:文夏 作曲:鄧雨賢 編曲:張乃仁    

若想起故鄉 目屎就流落來
免掛意請妳放心 我的阿母
雖然是孤單一個 雖然是孤單一個

我也來到他鄉的這個省都
不過我是真勇健的
媽媽請妳也保重

月光暝想要 寫批來寄乎妳
希望會平安過日 我的阿母
想彼時強強離開 想彼時強強離開

我也來到他鄉的這個省都
不過我是真打拼的
媽媽請妳也保重

寒冷的冬天 夏天的三更暝
請保重嘸通傷風 我的阿母
期待著早日相會 期待著早日相會

我也來到他鄉的這個省都
不過我是會返去的

媽媽請妳也保重

二、背景
  國民政府於1949年大舉遷移來台後,實行語言及教育思想控制,只要是當局認為有可能影響人心的東西,不論書籍、音樂或言論,都有相當的可能被打入禁止的名單中。
  禁歌的情況更為激烈,往往歌詞裡的一個字或一個抽象的意境被解釋成觸犯時政權威時,歌曲本身甚或整張唱片都可以被無理的禁掉。
  
以〈媽媽請妳也保重〉來說,是因為服兵役是男生的基本義務,當局怕這首歌會影響軍人思念母親,進而逃兵,影響軍心軍紀。所以結果當然就是成為一首相當有名的禁歌了。

三、重點
  
以前人因為長時間在外地工作或當兵,但會常常關心家裡的長輩。而現在的年輕人雖然有在外地上課或者上班,都沒有主動去關心家中的長輩。所以呈現出一種對比,讓這首歌更為重要,想藉此提醒年輕人。

四、意義
  整首歌是在敘述當兵的人在當兵期間非常想念家中的母親,希望母親能自己保重身體,表達自己在這邊也過得很好,讓母親放心,也在這些歌當中傳達期待能快點跟母親見面。

五、心得
  這首歌,帶出一位異鄉人在他鄉打拼的心情。暗中也描述異鄉人到他鄉的惶恐及不安定感。在辛苦打拼的過程中不忘向上天祈求母親的健康以及能早日返家。現在的我們雖然不是離鄉在外打拼工作的遊子,但應該也算是離鄉在外求學的學子吧。雖然不像歌詞中的人,為了工作打拼,但也會有相同的思鄉之情。本首歌詞雖為簡短的幾句話,卻觸人心弦。有時候真的會想家、想自己的家人,畢竟家人是最好的支柱。只希望自己能夠好好珍惜自己在家的時間,希望能將自己照顧好、不要讓家人擔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