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靂霹布袋戲偶皆由王淳美攝於宜蘭
傳統藝術中心靂霹布袋戲商店, 2007.1.31

 

中原武林之領導人素還真,又號「清香白蓮素還真」

 

素還真與史艷文

 

素還真最有名的詩號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
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

 

素還真的化身之一「業火紅蓮」

 

素還真的化身之一「墨淵水蓮」

 

《霹靂九皇座》中的釋流座‧神淵佛者」

 

刀戟戡魔錄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萍山練峨眉」

 

《霹靂九皇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俠刀蜀道行

 

《霹靂九皇座》中之經典人物雲濤夢筆沐流塵

 

《霹靂神州三‧天罪》中之主要人物之一六弦之首‧蒼

 

霹靂奇象中之主要人物之一「奈落之夜宵」

 

《霹靂皇龍紀》中之主要人物之一「紫宮太一」

 

《霹靂兵燹》中之主要人物之一平風造雨四無君

 

刀戟戡魔錄中之反派人物「罪惡坑 狂龍一聲笑」

 

 

 

 

  霹靂系列,乃因每齣劇名皆有「霹靂」二字得稱,最初創始於1984年的《霹靂城》,然而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霹靂布袋戲,係指1988年《霹靂金光》以降,以素還真一角作為主線衍生發展的天下武林故事。霹靂系列由「十車書」黃強華職司編劇、「八音才子」黃文擇統籌口白,從《霹靂金光》、《霹靂眼》、《霹靂至尊》一路鋪陳而下,至2006年《霹靂奇象》計已播出一千餘集,為霹靂國際多媒體的主幹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的表演手法與傳統布袋戲有所不同,其特色是在金光布袋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包括加強聲光爆破效果、使用電腦特效、戲偶的加大與精緻化、以及改進操偶方式等。從早期的平面背景或小規模佈景、單一操偶師,演進至今有大型佈景、隱形地道、動畫合成背景,甚至實景拍攝。
  在木偶的製作方面:眼睛部分,從早期的筆畫眼演化為玻璃眼;毛髮部分,就傳統的塑膠假髮演進為真實的植髮;尺寸與造型方面,戲偶尺寸加大、造型俊美化與擬真化;雙手從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手指只能彎不能動的木手,演進到五隻指頭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膠活手;隨著可動關節人形娃的出現,木偶雙腳從不能彎曲的傳統布腿,改良為裝設關節,以致可以飛踢、跪坐的活腳……等,均為近年來的改進。至於在偶頭製作方面,也開始偏向美型。
  除了基本的文、武戲、甩偶等,更加入了電影特有的吊鋼絲效果。例如在層次佈景裡,操偶師得面臨看不到戲偶卻得演活戲偶的狀況,甚而應需要潛水拍攝等。2000年上映的電影《聖石傳說》裡,操偶師為了拍攝主角傲笑紅塵和劍如冰乘船的畫面,甚至潛水操偶,就是典型特例。
  不論是傳統布袋戲或是電視布袋戲,口白的部分皆是承襲一人多配的特色。霹靂布袋戲的口白與配音則由黃文擇一手包辦。從1998年開時,霹靂與無非公司合作後,便開始有了自己的原創音樂。2004年開始,霹靂旗下也自行成立音樂公司—動脈音樂。現在,與霹靂合作的兩家公司在音樂創作上皆可獨當一面。
  霹靂布袋戲在配樂使用上較以往傳統比起來,雖依舊古色古香,但有些配樂也多點流行風味,甚至因應劇情走向,還有小提琴、薩克斯風的運用;劇情走向東瀛線時,配樂方面便大量運用日本古樂器,例如三絃、尺八、三味線的運用,如〈刀決〉、東瀛劍聖武曲〈劍影疾風〉。而現今配樂的風格,多半是中西合璧,融合各種元素,也充滿不少異國風情。
  至於在服裝造型方面,大部分傳統布袋戲的穿著是仿明朝服飾,也有部分仿清朝服飾;然而霹靂布袋戲為了吸引年輕一輩新血加入,服裝配件就較傳統的多元化,因為融合不同文化元素,所以造型也跟著求新求變。當然時代的審美觀和製作技術有很大關連,霹靂的造型每個時期都有不同風格。根據霹靂所發行的《霹靂造型達人書》所介紹,霹靂的服飾根據時間演進主要可分為「野台風」、「大和風」、「休閒風」、「復古風」、「個人風」、「奢華風」,其中奢華風又可再細分為「異類風」、「宮廷風」、「武俠風」、「古典風」等。
  由於霹靂布袋戲的風行,使2006年內政部舉辦票選「台灣意象」活動時,最後結果得以超越「玉山」、榮登最高票,代表台灣意象的竟然就是「布袋戲」!